?
一位光模块技术专家指出,光模块行业通常表现出几个特征,一是降价比较猛,类似于电子元器件产品,每年比较高速的光模块平均降价20~25%,低速的也能降4~5%左右,很少涨价。二是光模块技术迭代很快,近十年来基本3~4年升级一次,从最早的1、2G,10G,到25G、40G,再到前几年的100G,当前是200G、400G,800G也陆续面市,几乎三年一个升级周期、每一代速率倍增。三是现有的光模块架构和技术路线越来越接近极限,技术迭代速度减慢。单通道速率极限基本是200G,因此将来的800G或1.6T行业目标是做到4通道,不行就8通道。但是通道越多良率越低,因此行业开始研究下一代光模块技术,包括相干光、CPO、硅光等技术都是行业研究的重点。
自从2022年以来,100G及以下光模块市场从巅峰开始下滑,在数据中心、元宇宙等新兴市场带动下,200G作为主流区间开始迅速增长;400G由于初期价格较高,成长速度稍慢,但是今后将会成为一个长生命周期的产品,预计到2024年达到增速巅峰。800G则由于相关的芯片、器件、设备等整个产业链都还不成熟,仍然处于早期阶段。“整体光模块行业毛利润基本在25~28%左右,在产业链中偏低,虽然也在不断降价,但是利润率比较稳定,需求基本面比较明确,因此竞争不是很激烈。”该专家表示,“随着800G、1.6T产品面市,这些产品价值量更高,将对行业整体营收带来较大提升。”
对于当前火热的ChatGPT,虽然AI算力投资成为各大云厂商下阶段投资主力,在2022年国内外云巨头纷纷裁员,压缩的大背景下,算力网络的需求对于光模块业者真是新的救星。不过ChatGPT眼下已经能够真正带来市场订单了吗?
光模块上市公司新易盛在最近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回答了这一疑问。该公司强调,客户的规划通常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变化,按照既往的情况,一般提前半年了解客户未来的需求,目前还没有看到AI带来的爆发性增长会在短期内发生。同时,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模型可以对AI超算中心的光模块需求增量进行计算,超算数据中心本身还在迭代,很难看清楚具体的需求。
LightCounting也指出,虽然人工智能基础实施投资预计将保持强劲增长,但是人工智能系统依然严重依赖“铜线”,且该技术仍在不断改进,因此采用光学技术的时间比人们预期的要长。
尽管短期,光模块市场能否依靠本轮AI热潮迎来复苏仍有待观察,但是在券商炒作及各种“情绪”裹挟下,一众A股光通信概念股已经迎来狂飙,其中光芯片厂商从去年底上市时的100.66元/股飙涨至发稿时的249.00元/股,甚至在最近连续三次涨幅过大引起证监会注意。源杰科技为此回复问询解释“近期AI技术的发展,引发了投资者对AI技术驱动算力需求增长,而带来的高速800G、400G光模块需求等市场热点的较高关注度。”该公司强调,面向高速光模块,公司开发的高速光芯片目前处于研发阶段。后期,研发进展、送样测试、电子元器件产品导入和市场拓展等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。
光通信技术革新将是未来最大变量
无疑,随着互联网和5G/6G用户的增加以及来自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流量的延迟敏感性流量激增,数据中心的带宽要求与日俱增,并且对低延迟有极高的要求,推动数据中心技术进入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。
光模块技术在此过程中不断走向高速率、低功耗、小型化、高集成度和高灵敏度。然而光模块厂商在光通信产业链中技术壁垒不高,话语权并不高,迫使光模块厂商只能通过不断推出新品来维持利润,而技术创新则主要依赖于上游的光芯片、电芯片驱动。
经过多年发展,国内光模块产业在10G、25G、40G,100G、400G的产品领域实现了全产品布局,而在下一代产品800G的布局当中,已有多家国内芯片厂商的推出速度快于海外厂商,逐步构建起了先发优势。但是上游的光芯片,尤其在高速率等高端产品领域仍然有95%以上被美国和日本的厂商把持,包括博通、Lumentum、三菱、住友等;国内供应商主要集中在25G及以下速率的低端产品,不过近几年也开始发力。一些创业企业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融了不少钱,比如西安源杰、武汉敏芯等。至少国内在中低端光芯片上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国产替代,未来国产化提升空间广阔。
电芯片领域也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,包括相干光、200G、400G的高速光模块中的DSP的电芯片,85%以上被Inphi和博通垄断,国内电子元器件等企业开始起步,但整体国产占有率在20%以下,高端电芯片则在10%以下,这一领域还有很大潜力。